從長江航運大數據看長江流域經濟韌性和潛力
10月27日下午5時許,武漢陽邏港,隨著一聲長笛鳴起,一艘大型貨輪裝載著494標箱潔具、化工材料從港口出發,順江而下,駛往上海。
長江橫貫我國東西,承擔著沿江地區八成以上的煤炭、鐵礦石以及中上游地區九成的外貿貨運量。長江貨運數據是反映長江流域經濟活力的重要指標。
武漢長偉國際航運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殷亮說:“公司今年累計運輸量有望實現15%的增長,可以完成既定的目標任務。”
今年以來,長江水路運輸需求有所減少。到了二季度,形勢才有所改觀。長江航務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二季度,長江航運景氣指數達到102.06點,信心指數為107.39點,均回升至“景氣”區。三季度,指數略微下跌,但仍處于“景氣”區。
“就眼前這個錨地,雖然沒有前幾年那么繁忙,但也算熱鬧起來了。”武漢港集裝箱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小明指著陽邏港說,這個內陸最大水鐵聯運樞紐,是我國長江中上游地區對外貿易的重要窗口。今年夏天沒有了往年的“往來船只川流不息”,讓許多航運人不免擔心。好在時間不是太長,8月份開始逐步回暖。
李小明的感受,有數據加以印證。據長江航務管理局統計,今年前三季度,長江干線港口貨物吞吐量26.2億噸,同比增長0.8%;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804萬標箱,同比增長7.9%。
“以往只需要提前一周訂艙位,現在要提前一個月訂。”殷亮預計,隨著四季度出貨旺季來臨,貨運量需求將會增長,艙位也隨之緊俏。
目前,這一增長勢頭愈發明顯。其中,大宗商品最為典型。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煤炭吞吐量5.1億噸,同比增長5.0%;金屬礦石吞吐量5.0億噸,同比增長2.5%;化工原料及制品吞吐量6947萬噸,同比增長6.6%。
專注于長江航運市場監測研究的長江航運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其強說,大宗商品貨運量的增長反映了工業經濟持續回暖上升的態勢。
物流業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長江流經我國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連接西南、華中、華東三大經濟區。
近十年來,長江干線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較快,2020年突破30億噸創歷史新高,2021年達到35.3億噸,較2012年增長80%。今年前三季度,又實現同比增長0.8%。
“在今年疫情反復和全球海運市場持續下滑等背景下,長江航運貨物吞吐量仍能保持增長,雖然漲幅不大,但是在較高基數基礎上實現的增長,難能可貴。”中國物流學會常務理事、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王海軍認為,綜合分析長江航運大數據,可以看出長江流域經濟增長仍然韌性強、潛力大、空間廣。
其中內貿運輸持續穩定增長,為長江干線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發揮“壓艙石”作用。今年前八個月,長江干線港口內貿貨物吞吐量20.4億噸,同比增長2.4%,在總吞吐量中占比87.6%。
同時,我國中西部地區的高質量發展也為長江航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2021年,長江上、中、下游地區分別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2.2億噸、6.1億噸、27億噸;相比2020年,上游、中游地區均實現近兩成的增長。
長江航務管理局主要負責人說,隨著長江流域工業生產和進出口貿易的日益向好,長江航運市場有望持續平穩運行、穩中有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