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機械工業百強榜單出爐
2022年12月28日,2022年中國機械工業百強和汽車工業整車二十強、零部件三十強企業信息線上發布會在京召開。
記者了解到,本屆發布會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旨在總結過去一年間機械工業所取得的成績,進一步發揮行業骨干企業示范引領作用,引導行業企業持續做強、做優、做大,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羅俊杰、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代表主辦方分別發布了2022年中國機械工業百強、汽車工業整車二十強、零部件三十強企業名單。
機械工業百強企業榜單呈現新特點
記者注意到,作為中國機械工業經濟運行的晴雨表、轉型發展的風向標,第18屆機械企業100強在做強、做優、做大等方面展現出新活力,呈現諸多新特點。
本屆機械百強營業收入合計25391億元,同比增長13.98%,增速比上屆百強高0.65個百分點。
本屆機械百強企業利潤總額合計1317億元,同比下降6.17%。其中58家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2家利潤同比下降。
本屆機械百強入圍企業最多的三大行業仍是電工、石化通用機械和工程機械行業,分別入圍32家、15家和12家,合計入圍59家,占比近六成。
本屆機械百強中東部地區入圍66家,合計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45%;中部地區入圍21家,合計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48%;西部地區入圍13家,合計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33%。
本屆機械百強國有企業45家入圍,營業收入占比59.48%,同比增速12.63%;民營企業53家入圍,營業收入占比39.94%,同比增速16.33%。其他企業2家入圍,營業收入占比0.58%,同比增速-2.56%。
數據顯示,百強企業產出效率繼續提升。本屆機械百強企業人均營業收入235.43萬元,同比提高26.11萬元。受原材料漲價等多重因素影響,本屆機械百強企業人均利潤12.21萬元,同比下降0.98萬元。據測算,同期機械工業(不含汽車)規模以上企業人均營收146萬元左右,人均利潤9萬元左右。
同時,百強企業是行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本屆機械百強企業數量僅占全行業(不含汽車)規模以上企業的0.12%,營業收入占14.66%,利潤占12.13%,職工人數約占9%。本屆機械百強企業研發投入合計906.5億元,同比增長19.59%,高于同期營業收入增速5.61個百分點。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3.57%,比上年同期提高0.17個百分點,比全行業(不含汽車)平均水平2.41%(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1年大行業R&D經費情況估算值)高1.16個百分點。
近年來,我國機械企業在不斷成長,無論是規模、效益,還是科技創新、國際競爭力,都有了長足進步,與世界同類企業的差距不斷縮小,成長性和運營效率都有較好表現。
機械百強中國機集團成為我國機械工業(不含汽車)2011年首次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排在第434位,此后連續12年入圍,2022年排在第224位,比2021年提高60位。
盡管我國機械、汽車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但與世界同行頂級企業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比如,增長速度趨緩,盈利能力較弱;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共性技術研發主體缺位;一些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發展相對滯后;一些重大關鍵技術和產品缺失;部分高端關鍵裝備、短板設備仍受制于進口;知識產權保護不足;自主品牌培育滯后等。這都是制約我國機械、汽車工業由大到強、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
2023年機械經濟指標增幅5%左右
為了讓廣大企業對行業發展形勢有一個更加清晰準確的認識,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羅俊杰,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分別對機械工業和汽車工業2022年的經濟運行形勢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2023年的行業運行趨勢作出預判。
羅俊杰指出,2022年以來,面對更趨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疫情散發頻發等多重挑戰,我國經濟恢復勢頭受到沖擊,工業經濟一度出現大幅波動。
機械工業作為我國工業經濟的支柱產業,更是首當其沖,四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大幅下滑,增加值當月同比下滑兩位數,累計也由正轉負,行業運行偏離了正常軌道。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決策,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先后出臺了多項政策,機械工業全行業也迅速行動起來,五月機械工業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收窄,六月當月增加值基本恢復正常增長水平,累計增加值增速由負轉正。三季度以來機械工業總體延續穩定運行走勢,主要指標繼續穩步回升。進入四季度,國內疫情再次反復多地頻發散發,疊加外部環境更趨復雜不確定,加重了行業平穩運行壓力。10月、11月機械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再次出現回落苗頭。
最新數據顯示,11月當月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繼續回落,累計增加值增速也出現回落,通用設備、專用設備、汽車行業累計投資增速比1-10月分別回落0.1、0.6和0.5個百分點,機械工業累計出口增速比10月回落1.2個百分點,當月出口增速由正轉負。
展望2023年,羅俊杰認為,宏觀層面和政策層面為2023年機械工業穩增長提供有力支撐,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行業信心。但同時要看到,機械工業穩增長基礎仍不穩固,經濟運行仍面臨多重壓力和挑戰。
從需求側看,行業投資增長勢頭較弱,消費恢復態勢不強,出口增速回落不確定性加大;從供給側看,產業鏈供應鏈仍存在一些關鍵環節“卡脖子”的卡點堵點,增長新動能尚未形成廣泛帶動作用。此外,疫情的影響在較長一段時間還將存在,各種不確定短期變化和外部因素還可能會加重“三重壓力”、困擾行業的平穩運行。
綜合分析認為,在國際市場不出現大幅下滑、國內疫情得到較好防控的情況下,初步預計2023年機械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在5%左右。
與會領導表示,希望機械、汽車行業廣大企業以入選企業為榜樣,在當前國內外形勢異常復雜嚴峻的形勢下,繼續堅守初心,砥礪前行,繼往開來,創新發展。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制造強國戰略,堅持創新驅動,提高科技投入,加強品牌建設,通過揚優勢、補短板、鍛長板,不斷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產業提檔升級、強鏈補鏈和自主安全可控,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全行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