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多位科技工作者在全國兩會建言獻策
兩會期間,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多位科技工作者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或全國政協委員出席會議,并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尤政:加快構建高校人才培養融合創新模式
優化頂層設計,建立健全相關部門聯動機制及完善的條件保障機制,以學生為中心,形成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同時,立足產業實際,發揮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各自優勢,充實卓越工程師產業導師隊伍,構建卓越工程師培養體系。具體到高校層面,要結合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卓越工程師培養的目標要求,完善自身融合式人才培養模式。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楊華勇:加強工業軟件人才培養與供給,進一步夯實人才隊伍基礎
提升高校對工業軟件人才的供給能力,加大教育資源支持力度,增加高校工科學科尤其是機械工程、智能制造等相關學科方向的研究生招生指標,面向智能制造大力培養高層次的工業軟件人才,統籌校內外資源,建設跨學科的工業軟件課程體系,大力培養智能制造復合型人才;深入挖掘校企合作動力,鼓勵校企以聯合實驗室等形式開展智能制造工業軟件技術開發,探索推動頭部工業軟件企業與高校聯合培養高層次人才,積極引導畢業生流向工業軟件企業,鼓勵國內工業軟件產品進校園、進課程、進教材、進實訓,推動制造企業釋放工程場景,深度參與工業軟件人才培養全過程。
持續強化工業軟件領域的職業教育,探索走出一條適合國內需求的復合型人才教育和培訓之路;支持工業軟件企業進行在職培訓,鼓勵企業與職業教育機構共建工業軟件人才在職教育體系;積極吸引互聯網等領域人才回流,推動回流人才在工業軟件領域的再培訓、再就業。
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設立軟件產業基金以及工業軟件專項子基金,推動稅收優惠政策等向智能制造工業軟件企業傾斜,支持工業軟件企業融資上市;深化工業軟件產品市場化應用,加大對自主工業軟件企業和產品的宣傳力度,引導制造企業和高校優先應用國內工業軟件產品,鼓勵工業軟件企業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提升工業軟件產品供給能力與市場化水平。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河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韓旭:構建創新型政校企協同育人模式
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建立創新要素流動匯聚機制,加快構建政校企創新聯合體,培育科研驅動力。創新協同育人的管理與運行機制,推進教育教學內容與生產實際相融合,校內、校外教學資源相融合,形成教育和產業融合發展的大格局。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在財政投融資安排、戰略規劃制定、研發項目設立等方面,切實發揮好引導和協調監督作用,引導企業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攻關,聯合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開展協同創新,提升行業或區域整體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合肥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建文:多措并舉 支持科創型企業發展
盡快構建科創企業發展國家戰略,從國家層面重視這一新型主體的成本和培育,各部委形成統一合力不政出多門,從機制、體制上保證創新型企業產業與人才的健康發展。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適當調整和改變科技項目過多地由政府擬定和主導,企業被動申報的現狀。對于部分面向市場化的應用技術創新,可以采取由企業基于自身需求和市場需要自主申報創新項目和類型,政府根據評估結果予以資金支持或根據企業創新實踐成效予以后獎補的方式支持,切實加強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
加快融資工具的創新,建議有關部門鼓勵開展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數據資產要素融資,監管部門在政策上給予傾斜支持。引導科技金融機構實施差別化的信貸管理制度和監管、考核機制,鼓勵金融機構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探索金融交易方式、數據處理和信息共享的方法與模式創新。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分會主任委員、西南交通大學副校長周仲榮:完善立體交通網,釋放“雙圈”輻射帶動力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作為《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明確的全國交通四極之一,是西部陸海新通道連接“一帶一路”的關鍵節點,也是廣大西部地區銜接南向通道的必經之路。進一步完善對外通道,強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對廣大西部的輻射帶動能力,對于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科學院執行院長宋克興: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梁
我們要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根本,形成高層次人才匯聚的強磁場,加快建設全國重要人才中心;以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為牽引,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圈;以產學研深度融合為抓手,破解傳統產業提質發展、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的關鍵核心技術難題,為河南省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分會常務委員、揚州大學校長丁建寧:以多學科交叉融合促進農業科技、人才協同發展
加強農業領域交叉平臺、團隊建設,設立“交叉學科”學科群序列,新增聚合人工智能、多組學、遺傳學等多學科資源的“智能生物育種”重點實驗室,以及聚合微生物學、材料學、耕地保育學等多學科資源的“現代耕地保育”重點實驗室等。
加強農業領域交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與推廣。設立重大專項,專門支持農業領域交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同時設立專項,研發數字化、智能化農業重大技術推廣系統,創新性地依賴多學科交叉手段,推廣應用農業重大關鍵核心技術。
加強涉農交叉學科和專業建設。要鼓勵、支持涉農高校尤其是涉農的綜合性大學強化頂層設計,瞄準國家重大戰略和學科前沿發展方向,設立交叉學科建設特區。此外,通過加大資源配置等方式,培育建設一批如、農業安全等涉農的新興交叉學科。
加強具有學科交叉背景的農村管理干部隊伍和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建設。實施鄉村干部專業化提升工程,在涉農高校定期組織農業農村干部研討班。此外,擴增涉農地方高校非全日制農業碩士、農業博士招生指標,暢通農村管理干部和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學位提升通道。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分會常務委員、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副所長王立平:支持民營企業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發揮重要作用
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原始創新,提升國家戰略科技儲備。支持企業通過研發合作、平臺共建、成果共享等方式參與國家實驗室建設。支持企業投資參與國家實驗室建設,提升企業在機構運行管理中的決策投票權,參與共同布局重點研究方向。鼓勵企業投入科研團隊,全職參與到國家實驗室的重大項目研究工作中。鼓勵企業在知識產權明晰的前提下,投入技術成果參與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工作。
支持民營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加強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能力。要充分發揮科技領軍企業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建立“科技領軍企業牽頭+其他創新主體聯合攻關”的產學研創新聯合體。發揮科技領軍企業自主創新的主觀能動性,聚焦產業鏈創新鏈融合,提升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聯合其他創新主體科研力量實現產業升級。
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重大項目戰略布局,提升產業引領能力。在國家研究制定與戰略產業相關的重大科技項目時更多吸納來自企業的專家參與決策,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技術研發,培育科技領軍企業,引導民營企業開展面向需求的應用基礎研究。
優化民營企業創新生態,促進企業成長壯大。支持民營企業加大科技投入,采取前期資金投入、后期補助等方式,對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戰略任務的民營企業給予扶持,鼓勵民企探索技術前沿和“無人區”。
夯實民營企業人才根基,助力吸引一流科技人才。在推進民營企業創新發展中,要把科技人才放在最優先位置,努力在民營企業中培育一批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創新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