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決勝收官之年,新一輪改革蓄勢待發
2020年啟動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終于迎來收官之年。這場影響深遠的改革,為國企和各地經濟發展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隨著2023年的臨近,中央企業和各地國有企業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今年以來,國企改革全面覆蓋,多點突破,鋼鐵、軍工、稀土等多個領域專業化整合提速,涌現出多個具有代表性的重組和混改案例。
從黨的十八大,到黨的二十大,再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國務院國資委多次聚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對國資企業改革做出部署和指導。目前,多地各項改革任務全面完成,國有經濟布局結構得到優化。
雖然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已近尾聲,但改革的腳步并非停歇。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日前表示:“國企改革再次揚帆起航,乘勢而上實施新一輪改革行動。”
鋼鐵重組脫穎而出
今年年初,國務院國資委就確立了2022年國企改革的重點領域是鋼鐵領域。“2022年國家將穩步推進鋼鐵等領域的重組整合,在相關領域適時研究組建新的中央企業集團。”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彭華崗在今年3月表示。
在眾多國企改革案例中,全球最大鋼鐵公司中國寶武鋼鐵集團(下稱“中國寶武”)在鋼鐵領域脫穎而出。今年以來,中國寶武多次完成專業化重組,改革進展不斷提速。
就在國務院國資委確立鋼鐵領域為2022年國企改革重點領域的一個月后,新鋼股份發布公告稱,持有其控股股東新鋼集團100%股權的江西國控,與中國寶武簽署國有股權無償劃轉協議,根據協議,江西國控將向中國寶武無償劃轉其持有的新鋼集團51%股權,新鋼股份實控人變更為國務院國資委。
二者的重組雖是“央地合作”,但同時也是強強聯合。新鋼集團為江西省最大的國有鋼鐵企業,據世界鋼鐵協會的統計,中國寶武2020年的粗鋼產量達到1.15億噸,排名榜首,新鋼集團以989萬噸的粗鋼產量排名全球第46位。
在中國寶武與江西省最大國有鋼鐵企業合并重組的背后,是中國寶武與多個省份最大鋼鐵企業重組的“野心”。近幾年,中國寶武的擴張規劃有目共睹,不斷通過重組整合的方式與各大省份的最大鋼鐵企業重組,擴大公司體量和產能。
2017年,中國寶武提出“億噸寶武”產能擴張規劃;2019年,中國寶武陸續與馬鋼集團、太鋼集團、重慶鋼鐵和昆鋼控股等多家大型鋼鐵公司合并重組,四家公司分別為安徽省、山西省、重慶市和云南省最大的鋼鐵企業;2020年,中國寶武托管了同為央企的中鋼集團;2021年7月,中國寶武再次宣布擬戰略重組山東省國企山鋼集團。
然而,已經問鼎全球最大鋼鐵公司的中國寶武并未停止重組擴張的腳步。在萬眾矚目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最后一個月,中國寶武再次開啟重磅重組。
12月21日,國務院國資委發布消息,經報國務院批準,中國寶與中國中鋼實施重組,中國中鋼整體劃入中國寶武,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重組后,中央企業由98家調整為97家。同時,一起劃入中國寶武的,還有中鋼集團旗下的12加上市公司,包括包鋼股份、馬鋼股份、八一鋼鐵等。
“鋼鐵行業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當前及未來幾年仍將是鋼鐵行業整合重組的窗口期。”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從中國寶武整合中鋼集團來看,鋼鐵行業的兼并重組已由產能整合向產業鏈整合發展。”
2016年,寶鋼集團和武鋼集團實施聯合重組,中國寶武應運而生,彼時還只是一家“背靠大樹”并無多大存在感的國資企業。五年之后,在經歷了多次專業化整合重組之后的中國寶武,已然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鋼鐵領域的佼佼者。
然而,中國寶武只是我國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一個縮影。在國企改革的收官之年,鋼鐵、軍工、稀土等多個領域積極開展了專業化整合,國資央企用具體行動彰顯使命擔當。
混改駛入快車道
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專業化重組整合是央企改革的主要方式,混改上市則是地方國企改革的主要方式。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更深層次的混改項目大量涌現,國企資產證券化、上市等大動作不斷。
混改作為今年國企改革的重要內容,從年初便受到國資委的高度重視。國務院國資委2月份發文表示,2022年將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出臺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指引目錄,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新產業、新業態領域推進增量混改。北京產權交易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通過北京產權交易所實施混改,募集社會資本87.52億元,同比增長58.06%。
今年以來,多個省份出臺混改方案,地方國企混改駛入快車道。黑龍江省國資委出臺《黑龍江省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方案》,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全面深化加快推進全省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重慶市屬國企混改企業總量和占比明顯增長,新完成了5個集團公司和200余戶子企業混改,引入社會資本超700億元。此外,江蘇省、廣東省、河北省、遼寧省等地均表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今年的主要工作。
通過國企混改,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翁杰明在今年6月表示,2013年以來,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引入各類社會資本超過2.5萬億元,目前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占比分別超過了70%和54%,一大批企業以混促改,完善公司治理,提高規范運作水平,深度轉換機制,活力和效力顯著提高。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范世乾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國企混改是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繼續深入的重大戰略舉措,必將推動我國國有企業改善治理狀態,更加高效有活力。”
混改即“混”資本、“改”機制,顯然,混合資本并且改善機制是尋求上市的目的,借力資本市場是國企改革的重要招式。國資委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中央企業向控股上市公司注入優質資產24宗,涉及資產金額2653億元。國資系統共有38戶企業在主板上市,51戶企業在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上市,實現直接融資2574億元。
同時,在混改過程中,國資委支持鼓勵上市公司與頭部企業全方位對標。翁杰明在9月份召開的鞏固深化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補短板強弱項專題推進會上表示,國資委將繼續大力推動國有股東持股比例高于50%的上市公司引入持股5%及以上的積極股東參與公司治理,支持積極股東提名董事人選參與上市公司決策。鼓勵央企之間、央地之間通過認購股份、換股等多種方式作為積極股東參與完善公司治理。推動上市公司成為市場化經營機制的先鋒表率。凡是三年行動要求的市場化機制改革任務,上市公司應率先高質量完成。支持鼓勵上市公司與同行業頭部企業在業績、效率等方面全方位對標、針對性趕超。
當下,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即將落下帷幕,多地各項改革任務已全面完成。回首這三年,從黨的十八大,到黨的二十大,再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國務院國資委多次聚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對國資企業改革做出部署和指導。
然而,國企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倒計時。國資委黨委在近日召開會議上強調,要乘勢而上實施新一輪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行動,鞏固深化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成果,推動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化經營機制長效化制度化,深化分類改革,在新的起點上把國企改革向縱深推進。
留言評論Message
我要評論e-magazine
上一篇:砥礪奮進,中國經濟前景光明
下一篇:外資成績單折射中國經濟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