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愛好和平政策結出經濟碩果
俄羅斯《專家》周刊網站10月30日發表葉夫根尼·奧戈羅德尼科夫的署名文章,文章稱,美國《通脹削減法案》讓歐洲領導人也醒悟過來。歐盟中經濟最強大的國家——德國和法國認為該法案是保護主義的,打擊歐洲工業和制造商。
也就是說,美國不擇手段地要讓企業從歐洲遷往美國。然而,這個想法未必算得上成功。美國近幾個月的新增就業數據顯示,沒有跡象表明新一輪工業化已經到來。作為工業繁榮典型衡量指標的新增就業指數沒有明顯增長。
今年以來,陜汽所產重卡遠銷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圖為9月27日,在陜汽重卡擴能項目現場,一輛重卡在汽車總裝生產線輪胎自動化裝配擰緊無人工作站進行裝配。(劉瀟 攝)
文章稱,最近幾周的新聞表明,歐洲公司丟掉的一切,都被沒有能源供應問題的中國公司接手了。比如,中國制造商毫不費力就彌補了歐盟近10%的停工鋼廠和近半數被凍結的初級鋁產品的缺口,輕松占據了27%未開工工廠留下的硅和鐵合金市場。
另一個例子是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集團近日宣布,由于高昂的能源成本讓歐洲不斷失去競爭力,它不得不在該地區“永久”減產。9月6日,該集團在廣東湛江投資100億歐元(約合713億元人民幣——本報注)的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舉行全面建設暨首套裝置投產儀式。巴斯夫集團首席執行官薄睦樂指出:“過去10年,歐洲化工市場增長乏力,天然氣和電力價格大幅上漲給價值鏈造成壓力。”
文章表示,歐洲經濟下滑和中國經濟增長已經反映在世界貿易統計數據中。
2022年1至9月,中國向外國市場交付211萬輛汽車,同比增長55.5%。同一時期,德國出口汽車191萬輛。也就是說,中國人在傳統的高技術機械制造市場壓了德國人一頭。中國汽車的主要銷售市場有美國、墨西哥、日本、比利時、英國、俄羅斯、德國和韓國。也就是說,中國汽車業不僅在美國、英國這樣的高端市場擠壓歐洲人,還在對方的本土市場擊敗了德國人和韓國人。
文章表示,中國愛好和平的政策結出經濟碩果——它與歐洲的歇斯底里保持距離,不回應美國的不斷挑釁,也不與俄羅斯爭吵。
仍然擁有勞動力價格優勢的中國近年來還提高了專業技術水平。中國擁有發達的能源基礎設施,其核心是現代化燃煤火力發電廠、大型港口樞紐、世界上最好的公路和鐵路網——這一切為大企業創造了最舒適的環境。中國持續為本國經濟提供支持。這個國家長期穩健地開展工作,獲得了美國和俄羅斯無法得到的紅利。
留言評論Message
我要評論e-magazine
上一篇:跨境市場將給中國供應商們更多機會
下一篇:31省份經濟三季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