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車國運”,中國汽車馳騁歐洲靠的啥?
自從大航海時代來臨,海洋文明就逐漸取代大陸文明,成為人類先進文明的發展方向,海路也取代陸路,成為人類商貿運輸的主要途徑。
因此,無論是青銅時代的腓尼基文明、希臘城邦;還是借由文藝復興思潮而壯大的西班牙、葡萄牙;乃至工業革命的受惠者英國及美國,他們都是依托自己先進的航海業及造船業,建立了全球航運的霸權。
不可否認的是,海運作為對外貿易最重要的運輸方式,有著運量大,價格低的特點,從而在各個國家的供應鏈搭建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眼下,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已連年占據著全球外貿總額第一的位置。這也意味著在全球化這一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下,我國對海運業、尤其是高端商品的海外運輸需求將會進一步加大。
近日有消息稱,為了滿足汽車密集出海的需求,中國新能源汽車頭部企業比亞迪將訂購最多8艘7700 CEU液化天然氣雙燃料汽車運輸船(PCTC),以應對海外快速擴張帶來的運輸需求。
不僅如此,在中國汽車出海浪潮下,上汽集團子公司上汽安吉物流為了滿足上汽集團以及國內其它自主、外資品牌不斷增長的出口業務需求,也于今年上半年在江南造船訂購2艘7600車位和3艘7800車位雙燃料汽車運輸船,該批訂單將在2024年至2025年交付。
據了解,PCTC是隨著汽車貿易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新型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特種運輸船,具有多層甲板,主要用于運送大批量轎車、卡車、工程車等各種整車,是大規模海上汽車運輸的獨特工具。
而該種運輸工具的普及也意味著國產汽車擁有了綠色“筋斗云”,在推動我國碳中和事業前行的同時,也將國產汽車高效地運輸到遠隔萬里的他鄉。
那么PCTC是如何在助力我國汽車出海的同時,又推進我國“碳中和”事業的發展呢?
汽車出海價格高低,LNG也能說得算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我國汽車出口量為30.1萬輛,同比增長73.9%。此外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今年前八個月,中國汽車出口達191萬輛,超越德國,僅次于日本。
與此同時,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和產品結構的改善,也幫助其開辟了新的出口市場,銷往歐洲和北美地區的汽車數量顯著增加。
據《中國遠洋海運》數據,2021年,出口至中東、拉丁美洲和印度次大陸地區的數量占中國汽車海運出口總量的比例下降至50%,同期歐洲及北美地區的份額由2017年的15%上漲至31%。其中,出口至歐洲的電動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已占中國該車型海運出口總量的50%。
這也說明我國汽車工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并依靠新能源汽車的優勢,成功打入經濟發達地區的市場。然而,要令國產汽車在已近飽和的發達國家站穩腳跟,復刻韓系汽車的發展路程,遵循“質高物美”、高性價比的策略似乎就成為了必經之路。
目前,擺在消費者面前的汽車售價,與其背后的海洋運輸成本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據全國能源信息平臺報道,現在中國汽車主要出口到歐洲、中東、非洲等地區,一直以來主要采用海運出口方式。計算下來,一般一個標準集裝箱最多只能裝載4輛汽車,目前每輛車的平均運費近4萬元,而這些費用肯定會促使終端汽車售價上漲。
由此可見,汽車價格的浮動很大一部分來自船舶運輸成本的變化。而根據國際船舶網數據顯示,在海運業當中,船舶運輸的成本大部分來自其燃料的消耗,當前燃料占船舶運營成本約47%,并且這一比例在未來還將持續擴大。
根據航運大數據公司VesselsValue數據,今年5月,汽車滾裝船租金為5.5萬美元/天,而從中國上海港租用汽車運輸船至德國柏林港,至少需要三周時間,其運費最低也近115.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834.4萬人民幣)。
在這筆支出當中,很大一部分是為了支付運輸船的燃料費,而這筆不菲的費用最終也將會轉化為汽車的成本由消費者來承擔。因此,傳統以重油為燃料的汽車運輸船其運輸成本,在普通人看來近乎于天文數字。但如若采用天然氣雙燃料汽車運輸船,燃料消耗這個成本“大頭”,便會大幅降低。
據《中國船檢》發布的文章,一艘運輸船從中東到墨西哥或亞洲的2-3周的航程中,雙燃料發動機推進的15.5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的燃油費可以節省50%。并且隨著雙燃料運輸船逐漸向大型化發展,該種發動機積累節省的費用也將會相應地增加。
換句話說,采用天然氣雙燃料汽車運輸船,將會大幅降低傳統汽車運輸船對燃油投入的費用,從而降低航運成本,這也能間接降低中國汽車在海外的銷售價格,從而使得國產汽車更具競爭優勢。而這或許也正是比亞迪訂購8艘液化天然氣雙燃料汽車運輸船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