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中國經濟中長期前景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復蘇放緩且力度越來越弱,對中國經濟增長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疫情多發散發,不利影響明顯加大,超預期突發因素帶來嚴重沖擊,導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如何看待中國經濟未來發展趨勢?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至49.4%;消費品行業PMI升至52.3%,高于上月0.9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PMI分別為50.9%和50.6%。這幾個國際通用監測宏觀經濟走勢的先行性指數,可以反映出中國經濟保持恢復發展態勢。
進出口方面也有良好表現。海關總署昨天發布數據,今年前8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3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其中,出口15.48萬億元,增長14.2%;進口11.82萬億元,增長5.2%;貿易順差3.66萬億元,擴大58.2%。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8個月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同比增長20.2%,對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其他14個成員國進出口同比增長7.5%。這組數據表明,面對復雜嚴峻的外貿發展環境,我國持續出臺穩外貿系列政策,推動外貿實現了穩定增長。
▲2022年7月28日,“中歐班列——上海號”首次開出中亞線路班列。
總體而言,海外媒體和觀察人士認為,盡管新冠疫情與地緣政治局勢仍對國際貿易造成嚴重影響,近期中國制造業活動受到更多干擾,包括因罕見高溫和干旱造成的能源短缺,給供應鏈帶來額外負擔,導致中國經濟短期也面臨較大挑戰,但中國一直在做正確的事,繼續大力投資有利于發揮經濟潛力的領域。從制造業、進出口和吸引投資等方面看,中國經濟在諸多挑戰下表現仍好于外界預期,顯現特有的韌性與潛力。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而中長期前景之所以被普遍看好,除了中國具有產業鏈齊全、消費市場巨大、內循環能力強等獨特的基礎條件之外,政策持續發力也顯現出良好的效果。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重視協調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穩定性和延續性,有效盤活內外部資源,著力推動需求和生產,為經濟穩定增長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同時,從國家層面到地方相繼出臺實施加大投資、減稅降費、拉動消費等一攬子刺激經濟政策措施,推動經濟企穩向好、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穩住經濟大盤。在各種政策“及時雨”的支持下,積極正面效應開始顯現,市場信心在增強,中國經濟呈現企穩回升態勢。
今年中國經濟的另一個特點是,在新冠疫情和國際地緣政治緊張沖擊全球經濟等因素影響之下,跨國企業投資中國熱度未減。9月7日,德國企業在華投資規模最大的單體項目、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首套裝置正式投產,一期項目進入全面建設階段,主要包括年產100萬噸乙烯及下游加工裝置。另一套生產熱塑性聚氨酯裝置將于2023年投入運營。到2030年,巴斯夫將投入高達百億歐元,項目建成后廣東湛江將成為巴斯夫在全球第三大一體化生產基地。特斯拉、寶馬、奧迪等國際汽車品牌持續加大在華投資……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983.3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7.3%。這是外資給中國經濟繼續投下“信任票”。正如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岡特所說,少數西方媒體炒作的外國企業“與中國脫鉤”并未發生,在大多數行業中看到的情況恰恰相反。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運行對世界其他地區產生巨大影響,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不僅關系到中國自身,也給世界經濟恢復增長輸送巨大的推動力。中國市場是許多外國企業利潤的重要貢獻者,有效對沖了其他市場的低迷表現。中國歐盟商會不久前發布的2022年度商業信心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在華歐洲企業2021年實現了盈利。這是外資不僅不會撤離中國,而且還會繼續擴大對華投資的重要吸引力。
中國經濟在近幾十年中始終保持著穩定增長,與世界經濟深度交融。在全球面臨多重挑戰之下,中國在維持全球供應鏈穩定和穩定世界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至關重要,也是全球新興市場的關鍵驅動力。探究中國經濟應看“時”與“勢”,把目光放遠。從短期來看,雖然中國經濟受內外因素影響承壓,但并不會因為暫時影響而“失速”,中國經濟增長引擎更不會“熄火”。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基礎牢固,韌性強、潛力大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穩中向好、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沒有改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曾表示,中國經濟仍保持正增長,盡管因新冠疫情影響面臨下行壓力,但無論是在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方面,中國都有充足政策空間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有能力提振中國經濟。外界對中國經濟中長期增長前景保持樂觀態度,無疑是客觀的。
留言評論Message
我要評論e-magazine
上一篇:中國汽車流通協會:9月份車市將持續向好
下一篇:中國民企500強透露經濟轉型新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