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潤滑油服務中國航天60年 航天精神驅動“中國創造”
1958年,中國第一個發射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建立。同年,中國第一家煤煉油示范廠成立(長城潤滑油前身)。其后,由于國家發展和工業的迫切需要,示范廠臨危受命轉向含氟潤滑油的研發工作。
現年89歲高齡的原621廠廠長高清嵐先生回憶起那段往事說道:“我應當完成它!我責無旁貸,我完成它是我的本職。我不完成它我誰都對不起!決不因為潤滑產品拖航天的后腿。 ”
1970年4月24日,長城潤滑油護航“東方紅一號”衛星順利升空,這是中國航天史上劃時代的一刻,最早仰望星空的民族,真正邁出了探索太空的第一步。
六十年歲月變遷,長城潤滑油始終在背后默默為中國航天事業護航。幾代長城人秉持著自力更生、勇于攀登、嚴謹務實的航天精神,不斷推出滿足航天工業需求的潤滑產品。
勇于攀登? 面對航天的需要從未說“不”
在外界看來,中國航天的騰飛速度就像是一道驚世之謎。從“東方紅一號”衛星到“神舟”系列飛船,我們在短短幾十年間完成了重型火箭、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一系列重大突破。而每一次突破的背后,都有長城潤滑油的身影。
用于“東方紅一號”的氟氯碳油,抗擠壓性能達到了800公斤以上,但卻存在著易揮發的缺點,難以應對復雜的太空艙外環境。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滿足中國航天載人、探月工程的需要,科研人員加緊試驗,不斷開展技術攻關,進行設備、工藝改革。研發出潤滑性、抗揮發性、抗擠壓性、抗氧化性等綜合性能更好的全氟聚醚油。而當時全世界也只有意大利蘇威、美國杜邦、日本大金三家公司掌握了生產全氟聚醚油的核心技術。
面對中國航天的需要,即便挑戰再大、任務再重、環境再艱苦,長城潤滑油的科研團隊也從未說過“不”。2011年4月的一天,在進行航天配套產品技術調研過程中,航天專家提出特殊需求,要求長城潤滑油研發團隊在3個月時間內提供產品。
時間緊,任務重,科研團隊立即針對產品要求展開研討。研發過程幾經曲折,最終長城潤滑油團隊提前四十天完成了任務,并且各項指標均滿足要求。中國航天客戶采購部負責人說:“真沒想到你們用40天的時間便解決了問題,中國航天事業有了像長城潤滑油這樣優秀的供應商就多了一份保障!”
2016年11月,重型火箭“長征五號”首飛成功。“長征五號”火箭型號辦公室向長城潤滑油發來了“對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圓滿成功的感謝信”。長城潤滑油空間潤滑技術的研發人員說:“看到火箭發射成功的時候,那種喜悅是無以言表的,我們自己研發的東西就在火箭上,就在衛星上,這種自豪感很難形容。”
嚴謹務實? 做到生產出來的產品萬無一失
航天是一個特殊行業,不容許出現紕漏,對于配套產品更是要求100%合格。長城潤滑油服務中國航天六十年,承載的不只是7大類58種全系列航天潤滑產品的研發能力,更沉淀了長城潤滑油對“航天品質”的嚴苛要求。
在工作條件艱苦的六十年代,621廠的工人為了保證油品清潔度,在調脂凈化室里工作時,工人會主動把通風停了,腳下、手上套上塑料袋。高溫且完全不透氣,油氣會吸到肺里,呼吸困難。每次工作完成,工人們全身被汗水浸透,跟水洗一樣,鞋子脫下來都能倒出水。
六十年后,在配備了各類先進分析、濾過儀器的長城潤滑油空間潤滑技術開發中心,依然可以看到員工們大汗淋漓的模樣。這并不是技術沒有進步,而是對于油品的要求更加嚴格。
比如用于航天器慣性制導系統——陀螺儀的潤滑油。由于陀螺儀必須浮在液態潤滑油中高速運轉,且內外壁間的縫隙極小(頭發直徑的幾十分之一),因此對于油品的清潔性要求非常高。工作人員必須在百級潔凈度的實驗室里,穿上厚重的防護服,從頭到腳裹起來。同時為了保證大顆粒的過濾,油品必須依靠自然重力去流動,過濾過程十分緩慢,工作人員往往一站就是3~4個小時。
事實上,這種源自服務中國航天事業的嚴謹務實的精神,早已傳承融入到長城潤滑油的血脈之中,形成了“任何時候不以犧牲質量換取短期經濟效益”、“質量永遠領先一步”的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并得到了越來越多“大國重器”的信任與認可。
2013年,長城潤滑油圓滿完成60萬公里行車試驗,成為高鐵“復興號”原裝配套用油;同年,被譽為“天下第一吊”的徐工4000噸級履帶起重機橫空出世,長城潤滑油為其提供全面潤滑服務;2016年,中國開始建造30艘世界第二代40萬噸級超大型礦砂船,長城潤滑油成為該系列船舶的整船潤滑服務商……植根航天事業、秉持航天精神,長城潤滑油儼然成為了流淌在中國高端裝備中的“黃金血液”,為中國制造貢獻著源源不斷的潤滑力量。
今年,是長城潤滑油服務中國航天的第60個年頭。當歷史走過60載春秋,長城潤滑油陪伴中國航天從零突破的歲月已經遠去。但時光易老,精神永存,中國航天的精神將繼續以它獨特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長城人開拓進取,奮勇前行。
轉自:消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