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航天迷來說,?4月24日是一個格外隆重的日子,這一天不僅是第三個“中國航天日”,也代表著中國航天科技技術的旗幟不斷升高和飛揚。
?
自去年航天日以來,中國航天實現宇航發射25次,將53顆衛星送入太空,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取得一大批重大成果。今年,中國將宇航發射有望超過40次,實現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并開展巡視探測迎來真正的中國航天“超級2018”。應該講,這些成就意味著中國航天影響力正在快速發展的環境下日益突顯出來,也是中國高新技術產業不斷顯現活力的表現。
而在中國航天業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的背后,實則是因為有國家對航天事業的巨大投入、無數個航天人的人力支撐以及相關優質供應企業做服務保障才最終將一頁頁光輝的成績單呈現在世人面前。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那些“大國重器背后的隱形力量”。
60載品牌成長記,長城潤滑油終獲得“中國航天專用產品”最高榮譽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全國人民實現從民族自信到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注入強心劑。站在時代語境中的中國品牌們,同樣也在向世界展現著蛻變和進化。
從1970年長征一號火箭將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到“兩彈一星”建功,再到航天神劍驚艷亮相“九·三”閱兵,每一次振奮人心的進步都是所有航天人共同的努力。而長城潤滑油,作為中國航天事業潤滑戰略合作伙伴,至今已經陪伴中國航天60年的風雨歷程。
很多年輕朋友可能還不知道,1962年,為了打破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國家組建了長城潤滑油的前身——原石油工業部北京試驗廠(代號621廠),開始進行航空航天、核工業等國防尖端工業所需要的特種潤滑油品的研發和生產。就是從這里開始,長城潤滑油硬生生地開辟出了一條屬于中國的航天潤滑油之路。從東方紅一號衛星到神舟系列飛船、嫦娥探月工程,再到中國空間站建設,長城潤滑油實力護航中國航天事業,用高質量保障踐行著他們的航天使命。
1964年,中國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發射試驗獲得成功,7月,第一枚生物火箭發射成功,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1984年,中國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發射成功,長城潤滑油在60年服務過程中,不僅打破西方國家對航天工業、核工業用油的技術壟斷,還高效助力中國航天事業的穩步發展,也由此獲得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多次嘉獎。
而如今的長城潤滑油,通過自主研發,開發了7大類60多種航天潤滑類產品,解決了極大溫差、超高真空、強烈輻射等復雜太空環境下的潤滑難題。在2004年,長城潤滑油被正式授予“中國航天專用產品”稱號,對于長城潤滑油而言,也是實至名歸。
長城潤滑油的成功又能為民族品牌們提供怎樣的借鑒意義呢?
在筆者看來,長城潤滑油能夠作為中國航天戰略伙伴并服務其60載,離不開三點,匠心、創新和品質。
?
所謂匠心,是一絲不茍和追求極致。眾所周知,太空存在真空、失重、輻射等極端環境特征,航天器要保證長期精準穩定地運行,對潤滑油的穩定性、潔凈度以及耐高低溫等性能的要求很高。要生產滿足航天需求的潤滑油,不僅要有超高的技術水準,質量管理、生產環境、制造工藝等等也至關重要。
為了將航天油品性能最大化,長城潤滑油研發工程師在不破壞分子穩定的前提下,分離質量低、不穩定的內部分子,加入耐高溫、耐腐蝕等高質量的分子,通過重組油品內部分子結構最終實現研發目標。這些研發人員們也因此被親切地稱為“藝術雕刻師”。
所謂創新,則是匠心的遞進,沒有匠心的支撐,也就難以擁有創新。1964年,長城潤滑油的前身621廠突破國際封鎖,潛心研發,經過數個日夜研制出4851、4853號特種潤滑油。這兩種潤滑油的交付使用,對當時的中國航天事業有著重大意義,標志著中國打破國外技術壟斷,中國由此成為少數幾個掌握航天工業、核工業用油技術的國家之一。
至于品質,它是一種企業態度。例如,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導航系統最核心的陀螺儀及慣性控制系統,均采用了長城潤滑油的精密陀螺儀表油,正是長城潤滑油超高的穩定性和精準度,保障了航天器飛行的穩定和導航的精準無誤,為對接創造了極佳的有利條件。此外,長城潤滑油超強的密封性、耐高壓性等,也為飛船各部位的密封、各類電子元器件的檢漏發揮了重要的保駕護航作用。
?
寫在最后
60年的長城潤滑油航天情結,其向我們充分展示了一個有技術、有品質和有歷史的一流品牌形象。而當中國制造這張名片在全世界打響的時候,也正是需要長城潤滑油這樣的民族品牌為中國邁向制造強國輸送“中國血液”的時候,站到產業鏈前沿的長城潤滑油,也將會推動中國潤滑油產業的整體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