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新政落地 長城潤滑油“小潤滑”釋放“大價值”
8月1日起,根據國家發改委此前發布的《關于2021年新能源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國內新核準陸上風電項目,中央財政不再補貼,實行平價上網。這也意味著,陸上風電企業正式走出政策補貼溫室,迎來市場化競爭的新階段。
從“外援式”補貼到“自主化”發展,降本增效成為風電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路徑。同時,風電新政的落地,也將通過運營企業傳導到相關配套產品中,帶動整個風電產業鏈的協同升級。作為率先進入中國風電潤滑領域的民族品牌,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在產品、服務、行業標準等方面提前蓄勢,不僅為降本增效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實施路徑,也在外資品牌主導的風電配套市場進一步加速了國產化替代進程。
從點到面 降本增效打開全周期模式
潤滑油是風電裝備的隱形血液,是典型的“小潤滑大價值”類型的配套產品。有統計顯示,風機故障1/3是由潤滑不良引起,通過潤滑改善,能夠預防50%的能源消耗。更重要的是,風電機組處于高空,維修難度大、周期長,對整個機組的成本控制與效率提升都會產生極大影響。
潤滑產品與服務對于風電運營的雙重影響,決定了潤滑企業不能僅僅滿足于“產品供應商”角色,更應該從全生命周期整體著眼,做好風電運營企業的貼身伙伴。對此,早在幾年前,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就開始推行“技術+市場+服務”的全周期營銷模式,圍繞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對各個環節進行創新優化,把降本增效從單純的產品層面向前延伸到研發、向后延伸到售后服務層面。
全周期營銷模式從前端科研介入,識別客戶需求,與行業重點客戶建立聯合實驗室,實現了與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同步設計、同步開發”的深度定制。在產品層面,通過多年的市場調研和經驗積累,長城潤滑油根據不同地域條件下風電裝備的特殊需求,不僅對風電專用齒輪油產品進行了設計開發,同時對風電專用潤滑脂、液壓油、冷卻液等產品方陣做了配套開發。相比同類產品,其風電配套潤滑產品具有衰減小、腐蝕性小、換油保養周期長、環境適應性強等特點,大大降低了風電合作伙伴的維保壓力和維保成本,已經廣泛用于全球風電市場。
此外,結合風電行業特點,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打造了配套的專業風電潤滑管理服務,形成了一套由風電換油車、現場檢測清洗體系、廢油回收業務組成的服務體系。在服務全面升級后,其換油效率提高600%,油品清潔度提升50%,大幅提高了風電設備的運營效率,同時消除客戶對廢油處理的后顧之憂。
以科研前置為起點,以高品質產品為基礎,以完善的服務體系為依托,長城潤滑油在風電領域的全周期閉環,實現了風電企業降本增效由“一點到全面”的整體突破。在風電行業補貼退潮的大背景下,這一模式無疑在同業競爭中更具吸引力。
拓路破冰 加速風電潤滑國產化替代
在國內風電設備制造領域,潤滑配套產品是其國產化進程的一塊短板。2004年,中國風電設備的國產化不足10%,到2010這一數據已經超過90%,包括齒輪箱、主控、變頻器、軸承、葉片等核心部件已經全部實現國產化。與此對比,潤滑配套產品的國產化率在2010年仍停留著5%左右,國產化進程嚴重滯后,成為整個風電市場亟需攻破的一個行業堡壘。
事實上,阻礙風電潤滑國產化替代的阻力并不是產品本身。長城潤滑油曾參與重慶重齒風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的的一項實驗,結果顯示其性能完全達標,部分數據甚至優于國外品牌。風電潤滑配套國產化替代滯后的最大的阻力,來自于國內缺乏統一的質量標準,風電企業面對參差不齊的產品無從下手,更不愿意承擔由此帶來的高風險。
作為國內最早涉足高端裝備潤滑油領域的企業之一,長城潤滑油憑借在航天、高鐵、輪船等領域豐富的國產化替代經驗,從標準入手為率先風電潤滑產品的國產化替代之路破冰。2012年和2014年,分別牽頭制定了風力發電機組專用潤滑劑國家標準和風力發電機齒輪油換油指標行業標準,并于2017年和2018年由國家發布實施,一舉打破了國外品牌的技術和標準壟斷。
在掃清了標準障礙后,以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為代表的國字號梯隊在風電市場迅速崛起。目前,已經與金風科技、南高齒、威能極、重齒等風電主流企業實現全面合作,認證覆蓋了風電行業齒輪箱市場份額的80%,具備液壓系統、冷卻系統、主軸系統、發電機等關鍵部位的潤滑配套能力。在國字號梯隊帶動下,國產潤滑油整體市場份額有了大幅提升,不但拉低了國外品牌主導的高價格體系,也實現了風電潤滑技術與主機廠商需求的同步迭代升級。
隨著補貼退潮、平價上網國家新政的落地實施,風電運營商在面臨市場考驗的同時,也迎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出于降本增效需求,風電運營商對高效運維服務更加重視,潤滑配套產品作為風電設備不可或缺的血液,其潤滑價值將得到進一步凸顯。在風電市場進入自主競爭的新階段,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等國產大品牌也必將再次乘風起飛。